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里最软的物质之一,他们都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造成这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的道理,你能不能写出,造成CO和CO2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
(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侦烫金;
(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
(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
(2)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
(3)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
(4)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加入到盛有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有
和
猜想三:有
、
和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
溶液、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②中用来取用
的仪器是;
(3)称量
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
质量为g;
(4)
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
"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