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配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元曲四大家”之一——《西厢记》——崔莺莺
B.归有光——清代散文家——《项脊轩志》——《震川文集》
C.莫言——我国当代作家——《白鹿原》——长篇小说
D.司马迁—— 西汉——《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古代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加点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选手郑洁、李娜闯入澳网公开赛前四强让国人为之振奋,但随着比赛的进行,她们相继被淘汰,中国人问鼎澳网冠军成了一场南柯一梦。
B.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我们可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个窗口管窥蠡测到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寂寥水龙头一泄千里哀声叹气
B.惦量一柱香一愁莫展委曲求全
C.倾泻渲泄励精图治真知卓见
D.演绎天然汽厉行节约文过饰非

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下面对“对联”组合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
③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事无所不容④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

A.①和②是一对,①是上联,②是下联;③和④是一对,③是上联,④是下联。
B.①和③是一对,①是上联,③是下联。②和④是一对,②是上联,④是下联。
C.①和③是一对,③是上联,①是下联。②和④是一对,②是上联,④是下联。
D.③和②是一对,③是上联,②是下联。①和④是一对,①是上联,④是下联。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漱涤(dí)怜悯(míng)牢笼 ( lóng)不屑(xiè)一顾
B.拔擢(zhuó)尽(jǐn)快矜(jīng)持气息奄奄(yǎn)
C.信笺(jiān)口讷 (nè)拊(fú)掌孑(jué)然一身
D.福祚(zuò)阻塞 (sè)挨(ái)饿智者乐(yào)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