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 B.发现元素周期律 |
C.提出分子学说 | D.发现并制备氧气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硫酸氢钠能解离出H+,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属于酸 |
B.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但氨气不属于碱,NH3·H2O属于碱 |
C.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属于两性氧化物 |
D.常温下铜能够导电,但不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
我市南海新区道路两边矗立着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路灯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碳的排放 |
B.①②⑤属于金属材料,③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C.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
D.太阳能电池还可应用于道路边上的各种用电的指示标志牌等设备 |
化学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加入硫酸铁粉末 |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
C.酸雨不能马上用来浇花,应静置1-2个小时再使用 |
D.不同材料混合在一起即为复合材料 |
铅蓄电池属于可充电电池,下图是铅蓄电池充、放时的工作原理图,电解质是硫酸,电池反应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与M连接时,电池充电,K与N连接时,电池放电 |
B.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2mol硫酸 |
C.充电时,H+向阴极移动,放电时,H+向负极移动 |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 = PbSO4+2H2O |
用铜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酸性增强 |
B.电极产物为铜和氧气 |
C.阳极质量减小,阴极质量增加 |
D.加入氧化铜可使溶液恢复到原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