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下面各句中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惧其不已也②其真无马邪 |
B.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而山不加增 |
C.①汝心之固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D.①以丛草为林②以残年余力 |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①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③,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陆元方卖宅》
【注】①直:同“值”,价值。②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翻译下面的的句子。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从本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武 陵 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四时俱备 ②沉鳞竞跃
(2)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 ,与 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灞上①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 和 ,渲染了 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
(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