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6分)
溪 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束,幸此南夷③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⑤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③南夷:当时南方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⑤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请发挥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的画面。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艾青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