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
“又看暝色满平芜”中的“满”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郡庭惜牡丹徐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夤诗)从字着意,抒发了的感叹;(刘禹锡诗)从字入情,表达了的心情。(2分)
(2) 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
草木篇(节选)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
藤
他纠缠着丁香,
往上爬,爬,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
在沙漠中,
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1)请简析《草木篇》中 “仙人掌”这个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2)《草木篇》是流沙河写的一组散文诗,组诗一共五首,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组诗前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从节选的两首诗歌来看,这里“寄言立身者”就是说这些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勿学柔弱苗”在《藤》这首诗里的具体含义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题目中“漳汀封连四州”,指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和连州刺史刘禹锡,他们和柳宗元一样都是被贬谪的官员。
9.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荒”,指登楼所见的景象,荒僻的郊野辽远无边。
B.“飐”,风吹使颤动;“芙蓉水”,惊风吹动的是水中亭亭而立的芙蓉(荷花)。
C.“薜荔墙”,“薜荔”一种蔓生的植物;“薜荔墙”,用薜荔的枝蔓作为院墙。
D.“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联,写登楼远望所引发的幻觉,暗喻仕途多坎坷,但诗人如风雨中的芙蓉和薜荔一样临变不惊。
B.第三联,状写实景,岭上树荫蔽目,城下江流曲回,诗人借景抒发谪居荒蛮之地备感压抑的情怀。
C.最后,诗人联想到几位好友的艰难处境,他们都遭受贬谪,各滞一方,难通音信,诗人只得遥寄思念。
D.全诗以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为主体,但寓情于景,对友人的惦念,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皆在景语之中。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共10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请赏析这首诗是样表现“愁”的?
阅读元稹的《行宫》,选择下面二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写一段赏析作品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行 宫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宋洪迈《容斋随笔》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2、请从乐景写哀情的角度谈谈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