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一《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631页
(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国、唐宋、明清时期人们是怎样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的?
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陇右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1
5
4
22
27
3
163
后期
13
7
2
3
1
6
13
49
4
3
101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材料五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
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颁:“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一《全唐文》卷430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五,分析指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扬一益二”是对唐后期南方城市繁荣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州繁荣的原因。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材料二……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两者观点的本质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的)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10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家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6%。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事?《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事?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张謇的企业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通常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留下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1858年)
材料二一是煤烟滚滚,烟雾弥漫,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二是河流的污染,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印染工业的发展,由于工厂主只顾自己的利益,直接将污水排进河中,使河流遭到污染。三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工业革命中,钢铁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直接导致了对森林的大肆砍伐。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在美国,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
——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请回答:
(1)材料一种的两幅图片主要揭露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造成大气、河流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是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
(4)综合以上材料,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亚洲,孙中山和地分别领导了本国的反帝斗争。
材料一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他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学者评卄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一一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请冋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反帝斗争。我们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正确标准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