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清代全史》中的几段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请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并说明上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政治制度成为因袭、仿效的宝贵资源,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大师巨匠以及流传千古的杰作。这些与他们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1)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对思想文化有何影响?
(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有何影响?
(3)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客观进步性?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回答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全球通史》一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是以什么为其开端或标志的?(2分)
(2) 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形成过程中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3)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9分)

材料一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设计的国际分工
体系。西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一直是原料生产部门,通过这种投资控制发
展中国家的原料和自然资源:近一二十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有较快
的增加,但是投资大多是在本国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已不十分先进的产品或零部件,他们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来加工或装配工业品……把国内劳动密集型、耗材、耗能和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本国集中力量发展高精尖的新兴工业。
——黄素安等《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发达国家贷款的高利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平等的国
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
制成品的价格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仅1980一1993年之间,发展中国家初级商品(不包括
原油)的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超过了45%。
——张顺洪等《英美新殖民主义》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值
国家类型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造成材料三这种状况的原因
(3)面对经济全球化,你觉得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
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
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
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
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
推动作用。
一一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
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
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
展问题更加严重。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变化的本质。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
出特点?
(4)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