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
请回答:
(1)文中的“子”是何人?生活在哪个时期?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3)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哪些?其学说有什么影响?
(4)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1901年,王五听到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非常气愤,腐败的清政府无法对付洋人,只会对付自己人,比如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就被清政府赶尽杀绝。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泉州往厦门的和谐号动车上,李明问吴奇“你知道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吗?”吴奇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知道,是京张铁路。”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美丽同学在其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写道“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中山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如图,请在认真阅读下图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为本图起一个适当的名字。
(2)从图上看,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写出两个,每个2分。)
(3)请据图战国七雄具体指的是哪些主要的诸侯国。(写出七个,每个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