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 ,若种群自由交配,则A基因频率为()

A.60% B.48% C.40% D.12%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