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辽宁抚顺市育才小学,今年初实行了一种新的学业评价形式——年级积分制。省市教育部门专家评价,此项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 
据了解,这一即将在该地推开的学业评价方法,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这套方法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分成自学收集、质疑能力、实践操作、成功展示、学科检测等5个部分,每一部分积3分;五年级增加一项“评比”,六年级增加一项“毕业答辩”。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这些内容逐渐积累分数,到毕业时,积分达到90分以上者被评为“世纪挑战者”,75分以上者为“希望之星”,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据介绍,这套“年级积分制”的学生评价方法使小学生摆脱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对分数的过分追逐,注重了对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死读书”的围城中解放了出来。
请概括这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性学习
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
【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
【活动三:分享之恩】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

|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17年6月28日 | 
【活动四: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 乙: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龙舟激越江上赛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②这样的人, ,识分寸, ,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③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④如果不讲规矩, 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知进退 B.有操守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真正懂得生活 (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河湟之星"文学社开展丰富多样的"我爱朗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本报讯"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3月11日,四名海东市乐都区第一中学的学生一起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深情朗读汪国真的诗《让我怎样感谢你》,献给他们心中"亲爱的赵家和爷爷"。
学生们朗读的同时,现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已故金融教育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赵家和的身影。这一幕,感动了电视机前万千观众。据了解,乐都一中是我省唯一一所受甘肃清华兴华助学基金资助的学校。2009年,得知自己已至肺癌晚期,赵家和捐出毕生积蓄1500万元,于2012年成立该助学基金,帮助大西北的寒门学子。到目前为止,乐都一中已有260多人获得资助,累计受资助600人次。
(《西海都市报》2016年3月14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 20 | 
(2)假如你也是该校的学生,参加了本期央视《朗读者》节目,回到学校后,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3分)(3分)
(3)如图是探究小组对全班42名同学课外朗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2分)
(4)在下列句中的红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朗读获得的是智慧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朗读《故乡》,我们可以没空鲁迅笔下的世态炎凉;朗读《 》, ;朗读《 》, ;朗读《 》, ;朗读,《让我怎样感谢你》,我们可以感情汪国真诗中的博爱无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