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的日子。加入世贸1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推进,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随着加入世贸,中国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打破了旧的经济贸易格局,由此导致了中国与体系内的各利益主体的磨擦和碰撞。
(1) 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我国应如何处理与世贸组织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各种磨擦和碰撞?
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果断实行全面改革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另一句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请结合运用“矛盾的观点”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中的有关知识,联系材料分析说明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问题讨论: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同时,一场因“国际旅游岛”概念而催生的投资浪潮正使海南房地产急剧升温,海口、三亚等一线城市房价“一天一变”,个别楼盘甚至封盘停售静待涨价……某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
(1)你认为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我来参与:有同学在网上搜索发现,2010年1月12日,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在省委五届六次全会上要求:“在发展苗头不对的时候,市县政府有责任对当地开发商进行训诫谈话,甚至可以采取经济上、行政上的措施来进行调控”。
(2)市县政府为什么有责任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调控?请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放眼未来:同学们在探究中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有关部门正在组织“我为海岛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策”主题征文活动。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3)请你为海南岛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辩证法依据。
材料一:2010年2月21日,苹果核心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因违规生产导致员工中毒事件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后,引发人们对企业用工环境的再次关注。
材料二: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带来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事实,已逐步为人类所认识。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被看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我国也将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严重破坏了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受到全国各组人民的强烈谴责。在打砸抢烧事件中,81岁的维族老人哈米提.艾合买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18名各族群众。有人问其原因,他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4分)
(2)“我们都是一家人”体现了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作为中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材料一:浙江多山靠海,可耕地少,人均耕地仅占全国平均的40%,铁、煤,油等大宗工业原材料紧缺。浙江经济发展被称为“零资源经济”。嘉善不产木材,却建成了经营规模庞大的木韭市场;海宁没有毛皮,却拥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嵊州不生产布,却成了“领带王国”……淅江日前拥有这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零资源”区域块状特色经济306个,年产值达到4500多亿元。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发展为“零资源经济”强省,与政府的开明政策分不开:一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允许小商品生产贸易的政策和“八八战略”等;二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规范了市场的发展:四是率先提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分析浙江发展为“零资源经济”强省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简述浙江省政府在“零资源经济”发展中履行的职能。(8分)
材料三: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新时代“浙江精神”。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坚持和弘扬浙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