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
|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
|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
|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造成古代中国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科举制自产生后成为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 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 |
| 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 | D.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正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 A.城市 | B.都市 | C.夜市 | D.草市 |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
|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