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
|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
|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A.市场因素 | B.军事因素 | C.技术因素 | D.政治因素 |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光荣革命” | D.工业革命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
|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