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修改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诸多方面。如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等证据应当排除、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等。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
A.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
B.公民有序参与,推进民主法制 |
C.制约公共权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D.司法机关修改完善法律,促进依法治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在同一少数民族人口不到当地总人口15%时,少数民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这些规定表明: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③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④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观点摘自某班以“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②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③民族团结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今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1%,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左右,十年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8.5%。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①完善区域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经济繁荣,实现跨越发展
③缩小民族差异,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
A.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内容非常广泛的自治权为核心内容 |
D.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要求我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国庆期间,象征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团结柱”为天安门广场上新添了一道壮美的风景,柱子正面是代表民族的青年男女图像,背面是代表该民族特色的图腾及民族名称。下列关于民族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
B.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 |
C.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
D.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