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原因是:
| 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 |
| 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 |
| C.害虫选择了低毒低效农药 |
| 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 |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
|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
|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 年龄期 |
个体数 |
||
| 甲 |
乙 |
丙 |
|
| 幼年期 |
600 |
400 |
200 |
| 成年期 |
400 |
400 |
400 |
| 老年期 |
200 |
400 |
600 |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
|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
|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
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
|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
|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
|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
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
|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
|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
|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