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过程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其吸水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科学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中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而在第Ⅲ阶段O2的吸收量显著增加。下列有关豌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Ⅰ阶段吸水与蛋白质、淀粉等物质有关 |
B.第Ⅱ阶段吸水缓慢或基本停止 |
C.第Ⅲ阶段只进行有氧呼吸 |
D.第Ⅲ阶段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则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
B.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可得到15NO3- |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 H |
D.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
科学家将14CO2分别通入培养小球藻和甘蔗苗的密闭环境中,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小球藻和甘蔗体内的14C转移途径分别是
①CO2→C3→(CH2O)
②CO2→C4→C3→(CH2O)
③CO2→C4→(CH2O)
④CO2→C3→C5→(CH2O)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最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水、肥等理想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始于a点 |
B.在同等条件下,C4植物的a点可能向左移 |
C.杂交玉米的m值往往高于一般玉米品种 |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
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在夜间,线粒体可为叶绿体提供CO2参与暗反应 |
B.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并在线粒体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C.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 |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DNA和RNA,而叶绿体的基质中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