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Ⅰ2 ,Ⅲ9 , Ⅲ11 。
(2)(每空2分)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Ⅲ8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
下图是利用某二倍体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 1、2获得植株B和植株C的过程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1、2、3中最能保持植株A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植株D与植株C的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利用途径2培养转基因抗虫植株C,种植该转基因植物时,为避免它所携带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则应该把抗虫基因导入到叶肉细胞的________DNA中。
(5)该二倍体植物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核基因控制),现有通过途径1获得的植株B幼苗若干(其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请设计实验程序,确定高茎与矮茎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实验程序可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2)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______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3)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 h,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 h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4)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糖尿病有多种病因,如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 ,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其患病机理是,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表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病为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中的(填数字)。
果蝇的深红眼和猩红眼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与眼色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利用表现型均为猩红眼的纯合果蝇品系I(不含基因B)和品系II(不含基因A)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请回答:
(1).基因A、B分别位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2的F1中深红眼雌蝇和猩红眼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让实验l的Fl互交,预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