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
物体质量m(kg) |
重力G(N) |
比值(G/m)(N/kg) |
物体1 |
0.1 |
0.98 |
9.8 |
物体2 |
0.2 |
1.96 |
9.8 |
物体3 |
0.3 |
2.94 |
9.8 |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变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 (竖直/垂直)下落。
②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
(3)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体 |
4.8N |
球形 |
42N |
|
三角锥形 |
3.6N |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二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
小强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和导线。如图是小强连接完成的实物电路。
(1)小强连好电路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2)小强排除故障后闭合电键,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端滑动(选填“左”或“右”)。
(3)小强通过移动滑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图所示的U-I图像。结果发现图线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原因是。
根据U-I图像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瓦。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红同学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到电源上,如图a所示。
(a)(b)
(1)小红依照图(a)所示的电路连接图
(b)中的元件,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电键S,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这时他应立刻电键,并换接电压表的________量程。
(3)小红更换电阻并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实验 序号 |
UAB(伏) |
UBC(伏) |
UAC(伏) |
1 |
3.5 |
2.5 |
6 |
2 |
2 |
4 |
6 |
3 |
1 |
5 |
6 |
图(a)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它是实验的器材之一(填写一个实验名称)。图(b)所示装置的名称为,它是测量的装置。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
如图(c)所示,要使滑片向右移动时,通过它的电流变大,需把另一导线连在(选填“A”、“B”或“C”)接线柱,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小吴同学测量了下列数据。请帮助他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实验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动力F/N |
动力作用点移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 |
0.5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0.5 |
2 |
0.1 |
1.1 |
0.3 |
60.6% |
3 |
0.5 |
4 |
0.1 |
2 |
0.3 |
(1)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小吴同学在记录数据时漏填了一个数据,请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经过分析发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当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4)小吴同学在第一次实验中,使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他说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W。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