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完成(1)~(2)题: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史实
时间 |
参战国与卷入人口 |
新式武器 |
伤亡人数 |
1914-1918年 |
30多个国家,1.5亿 |
飞机、坦克、毒气弹 |
3900万 |
材料三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注: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选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的史实,你能得出“一战”相关的结论吗?
(3)你同意材料三德国官员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四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1)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华盛顿有哪些“有所为”?材料二中,签署《解放宣言》的美国总统是谁?
(2)《人权宣言》是哪个国家的文献?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
(3)材料四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
某校正在进行“走近历史名人,感受思想力量”的历史活动课。同学们围绕以下收集的图片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1)图一中的思想家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请将以上图片人物分为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第一类:
第二类:
(3)思想的发展有其传承性。请任意选择图片中两个人物,说明其所代表的思想之间的联系。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和精神动力。请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一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史料解读】
(1)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4)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