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表示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b﹥c。下图能正确表示三个细胞之间的水分渗透关系的是 ( )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作为分析细胞周期的依据。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信息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组细胞中均有间期细胞 |
B.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
C.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 |
右面是科学家所做一个生物学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的24Na+量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
B.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
C.“某药物”的作用不可能是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 |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 |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 与C3结合![]() |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 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 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29℃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 mg/h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