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 | B.法国的共和制 |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从1858年到190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5到6倍 |
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B |
19世纪末期,俄国产业无产者的人数增速加快,1900年俄国产业工人约2百万,到1914年增至约3百万 |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化进程未启动 |
C |
1921年-1922年度,苏俄所收粮食税总额比此前规定的粮食征收指标减少了1.9亿普特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 |
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盛行,政府主要通过运用预算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 |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一书中写道,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以下各项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①邦联体制②三权分立③联邦制度④政党制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 | 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 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一条款的规定
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 | 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
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 | 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