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完成题。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 B.南半球,西半球 |
C.北半球,西半球 | D.南半球,东半球 |
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 | B.泰姬陵 | C.好望角 | D.格林尼治天文台 |
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 B.盛行东北季风 |
C.时逢干季 | D.气旋活动频繁 |
Y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经 |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 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
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主要区位条件是
A.农场规模大,劳动力丰富 | B.水利工程量大,水源丰富 |
C.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广人稀 | D.机械化程度高,地形平坦开阔 |
图中甲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为2004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有关图18中相关内容的正确表述是
A.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乙图A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 |
C.甲图③时段后人口增长特点造成乙图B年龄段后性别失衡 |
D.乙图B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逐年持续减少 |
表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回答:
迁入地 迁出地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合计(%) |
东部 |
14.46 |
3.69 |
3.09 |
21.24 |
中部 |
34.36 |
3.30 |
3.53 |
41.19 |
西部 |
27.60 |
2.62 |
7.35 |
37.57 |
合计 |
76.42 |
9.61 |
13.97 |
100.00 |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
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
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则代表石灰岩、大理岩的数字分别是
A.③、② | B.②、③ | C.④、① | D.①、③ |
读图,回答:
图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 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
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 | 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