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根据《昆虫记·蟋蟀》删改)
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
                                                                            
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天山深处那棵苍老的松树》,完成后面小题。
天山深处那棵苍老的松树
郭文涟
①记不清是哪一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一棵树便是一条寂静的河流。
②河流或自数千米高的皑皑雪峰上潺潺淙淙地流下,或从荒无人烟百鸟啼唱的高原沼泽的泉眼中汩汩渗出,先是成羽状的溪水,最终汇集成大江大河,一泻千里,向着蔚蓝色的大海奔涌而去,仿佛大海便是她生命的最后归宿。而一棵树呢?她由嫩芽绿叶长起,渐渐斜伸出枝桠,渐渐长满茂密的树叶,向着蓝天白云伸展而去,仿佛无限辽阔的苍穹便是她向往的理想境地。她枝叶繁茂,蓊郁苍翠,遮天蔽日,成为人们视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③于是,我想起两年前在天山深处巩留恰西境内看到的一棵苍老却美丽的松树来了。
④那是一个飘着白蒙蒙雾雨的秋天。山谷里有一条河水像是受了雨的青睐,喧嚣着弯弯曲曲地向着远方奔泻。在一座旅游毡房前,我发现了那棵苍老的松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啊!她雄浑大气,华盖如云,树干粗壮。她的一根根伸展出去的枝桠长满了郁郁青青的针叶。或许是烟雨朦胧的缘故,她的顶端始终被一团团袅袅浮动的烟雾缠绕着。从粗壮的树干以及沟壑一般的树皮判定,这是一棵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树。在她的树根周围,落满了泛黄了的针叶,虚虚软软的,踩上去忽悠忽悠的,舒坦极了。
⑤然而,当我注目端详时,竟然发现在离地面二米处,有一处几十公分宽、四五公分深的疤痕,那里的树皮早已脱落,裸露出的木质已干枯,在上端与树皮相结合处,还流着浑浊的泪水,粘粘糊糊的。伤口的旁边,还有拴马钉深深地钉在树身里。这使我很惊讶,我想,这锈迹斑斑的拴马钉怕有数十年历史了吧!那树的伤口该有多少年了呢?是谁为了什么而伤害了她呢?或许从她被伤害的那一天起,她就这样默默地流着眼泪,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我在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创伤和疼痛啊!
⑥但又不知什么缘故,她还是坚强地站立住了,没有倒下去,而且把她那四通八达的根须深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地内,逶迤延伸,连接着巍巍天山,连接着白雪皑皑的喀班巴依峰,而那清清亮亮的天山雪水又滋养她以生机勃勃的生命,使她坚强刚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不屈不挠地抵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我一时觉得,这棵树成了人们视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⑦她确实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她那兀立的姿态,固执的信念,高深莫测的表情,把你引向无限辽阔的苍穹,然后又注视着脚下,聆听那一湾河水的喧嚣与欢腾。她丝毫没有感到生命的孤独和落寞,而且她的长势有点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让人担心有一天会倾塌下来,或者狂风肆虐,或者瀑发山洪时冲刷出她的根须,从而被什么人套上什么马使劲拽拉。然而据我细细观察,这一切似乎都已发生过,但都没有难倒她,她依然昂扬着倔强的身子,郁郁青青地立在那里,那么高傲,仰天长啸,却又那么悠然闲静,适意自得,哪管它风吹雨蚀,云起日落……
⑧倒是一些搞旅游开发的人发现了这棵树的价值,且又立于清澈的河水不远处,因而便在树下搭一顶毡房,以期让来此游玩的人可以阅景读山,可以醉卧于毡房内聆听着阵阵涛声酣然而睡。
⑨那天晚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夜泼墨一般漆黑,许多人围着一堆燃烧的篝火,听一位长头发的小伙子弹着吉他,唱美丽动听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歌声悠悠扬扬,在黑黝黝的山谷里回荡往复,一阵阵晚风吹来,火苗儿一闪一闪,我油然想起老子的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想,如果说一棵树就是一条寂静的河水的话,那么这棵树一定有着河水一样虚怀沉默的柔性,不管风吹雨袭,她只管生长枝桠绿叶,只管年年月月向上生长,以点缀衬托着碧空如洗的蓝天和悠悠飘浮的白云。
⑩但我又想,她或许总有一天会被人用斧子砍去,灯塔般地轰然倾塌下来的。
11这样想着,我的心一半亮了,一半又暗了……
怎样理解“这样想着,我的心一半亮了,一半又暗了……”这句话的含义?
文章是围绕“天山上那棵松树”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根据文意,请简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棵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章开头写道:“一棵树便是一条寂静的河流”请结合全文,概括树和河流的一致性,并分析作者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完成后面小题。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11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12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年第8期,有删改)
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
试刀锋 → → 磨刀锋 → → 拒商机
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B)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C)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李森祥《台阶》)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
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
第四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五看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六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是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自卑矛盾——
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⑵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 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⑶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⑷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⑸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⑹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 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第⑵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选文第⑷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请结合选文第⑹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