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
①施里芬计划过分低估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的参战
③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 ④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了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关于这场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 B.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 |
C.英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 D.双方伤亡人数超过了凡尔登战役 |
一战中在陆地上发生了三大战役。下列关于这三大战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场都在法国 | B.时间都发生在1916年 |
C.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惨重 | D.都发生在西线 |
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下列关于“欧洲旅客”在20世纪初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德是当时矛盾最深的旅客 | B.英国放弃大陆均势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
C.德奥意三国结成同盟 | D.欧洲国家担心德国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