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70年前后,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先后接见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他看到的景象是“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求回国作根奉之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只问某厂的船炮造的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材料二: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詹的德国来作持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材料三:中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提及日本制造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民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外务省29日已就此向中方提出抗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南京大屠杀表示:“不否认旧日本军在南京进行的杀伤及掠夺行为+但关于死难者人数存在各种意见,日本政府来予断定。”
——环球网报道
(1)材料一中中日两国派人到德国学习,是因为两国都在进行着关乎本国命运的改革,
两国的改革性质有何不同?
(2)俾斯麦的预言在材料二中提到的哪一年应验?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
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一,那时德国因经济突飞猛进而受到亚洲国家热捧,这与什么事件有关?该事件与1914年的人类浩劫有何内在联系?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走出僵局?

以下关于近现代文化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在欧洲的扩展
B.毕加索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C.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是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创作背景的
D.爵士乐是在美洲土著居民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小明搜集了一组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材料,下列与其主题不符的是【】

A.美国波音客机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
B.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C.20世纪80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工,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300万
D.美国现行出口管制体系不仅长期对华出口管制,还在2007年专门增加航空发动机等47个出口管制项目

右面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C.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二战后,西方各国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探究资本主义体制“自我扬弃”的过程,下列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国家工业复兴法》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