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题。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盛行季风 | B.沿岸为寒流经过 |
C.Q湖北侧深度大于南部 |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老 |
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河段有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 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一月 | D.冬季盛行西北风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
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铁路穿过居民区使得居民出行方便 |
B.城市空间形态呈组团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
C.①、②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居民区的是①地 |
D.③、④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③地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中表示江苏省1985~2008年几种用地重心变化的轨迹。读图分析可知
A.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北地区农业发展快 |
B.生态用地重心总体向苏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环境污染较轻 |
C.城镇生活用地重心总体向南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工业化迅速推进 |
D.从重心变化的轨迹与几何重心的距离看只有城镇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增大 |
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是
A.秋分 | B.霜降 | C.寒露 | D.白露 |
读北京地区2009~2010年PM2.5的来源统计表,能有效减少北京PM2.5的措施是
来源 |
土壤尘 |
燃煤 |
生物质燃烧 |
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 |
工业污染 |
二次无机气溶胶 |
百分比 |
15% |
18% |
12% |
4% |
25% |
26% |
注:二次气溶胶,是指燃煤、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或颗粒态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大气颗粒物。 |
①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绿地率②产业转移至周边省市③发展公共交通④冬季集中供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