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反映的是我国()
|
A.1949年的情况 | B.1952年的情况 |
C.1953年的情况 | D.1956年的情况 |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 B.三大改造运动中 |
C.“大跃进”运动中 |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 B.都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 |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哪一项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铁路与飞机 | B.电视和电影 | C.报纸和广播 | D.网络与漫画 |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