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A.民权主义思想 | B.民族革命思想 |
C.社会革命思想 | D.发展实业计划 |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 |
B.与列强和平相处 |
C.外交迈向近代化 |
D.对世界全面开放 |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 B.教人明辨善恶 |
C.主张静心无为 | D.阐发禅宗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