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
①一束纸张 ②一部杂剧剧本 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 ④王羲之的《丧乱帖》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 |
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演讲中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 |
| 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 |
| 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 |
| 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
| 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锋 |
|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
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域反映了
A.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B.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
C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D.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
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
|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
|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
|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
|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
|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
|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