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韩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 |
B.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
C.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
D.韩非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不变”的主张 |
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见,阻碍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②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③官办商业强大
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
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
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中说:”(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是指
A.重建小农经济 | B.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
C.建立正常的赋税征收制度 |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
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 | 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
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 | D.封建农庄经营 |
有关下图所示耕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精耕细作农业的表现 |
B.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
C.可以保苗抗旱,但不利于休养地力 |
D.此法叫做垄耕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