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中国在西方列强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了半殖民地的角色,社会转型极其缓慢,有关缓慢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外留学生大量介绍西方思想文化②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社会变革
③近代工业举步维艰④遭受侵略、主权不断丧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