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17年5月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D.报纸上出现十月革命的报道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 B.西方的“长技” |
C.介绍研究西学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是
A.平息了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而发动的暴动 |
B.改善了人民的极端困苦的生活 |
C.恢复了国民经济 |
D.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 |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
人们在历史研究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口则以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以上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会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