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思想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下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分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