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为( )
①发展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
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 |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
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 D.社会治安的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