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秀”出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1个月的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
A.防止法官滥用权力 | 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
C.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 D.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