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从殖民统治下取得独立 | B.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
C.形成地域性的政治团体 | D.形成地域性的经济组织 |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
C.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
D.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
1961 年修筑的举世闻名的“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 B.“冷战”时代的产物 |
C.西德对峙的产物 |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
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A.分裂德国 |
B.建立北约组织 |
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A.它使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它为俄国成为工业强国制造了前提 |
C.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
D.它打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