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下列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由的是( )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③进行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一个大瀑布,美国人一看:哎哟!这个瀑布的力量真大,可以发很多电!印度人见了说:“啊!神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人一看说:“真是太美了!”由此可见( )
A.印度人和中国人不懂科学,不懂得利用自然 |
B.印度人只相信神而不相信科学 |
C.中国人既不相信神也不相信科学 |
D.不同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私塾是古代中国最基础的教育制度,只是因为有了私塾,才使《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典籍得以广泛流传。由此可见( )
A.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
B.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 |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D.教育方式决定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
有人借保护传统文化之名,对历史上出现的“三寸金莲”大加赞美,甚至提出要为“三寸金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做法之所以错误,主要是因为( )
①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②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成精华③不知道人类的审美观是因时而宜的④没有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儒家文化始于春秋后期的孔子,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C.儒家思想依然是当代社会的主导思想 | D.传统文化不存在历史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