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多数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并产生淋巴因子![]() |
B.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促释放激素增加![]() |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
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零 |
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不改变 |
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 |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不改变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A.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
B.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
C.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D.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