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检测并绘制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
| D.35S在细胞中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为了解决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源问题,卡尔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②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③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⑤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⑧数学模型中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丝瓜茎矮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能合成激素,二是不能合成激素的受体。为研究某种矮生丝瓜属于哪种突变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激素 茎伸长量 |
赤霉素处理(浓度单位:mM) |
生长素处理(浓度单位:μM) |
||||||
| 0 |
0.3 |
0.9 |
1.5 |
0 |
5 |
25 |
125 |
|
| 正常丝瓜茎伸长量(cm) |
13 |
20 |
23 |
30 |
13 |
22 |
22 |
12 |
| 矮生丝瓜茎伸长量(cm)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A.赤霉素对正常丝瓜茎的生长调节具有两重性
B.正常茎丝瓜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强于生长素
C.该突变丝瓜不能合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正常茎丝瓜,茎的伸长量大于生长素处理的伸长量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一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 |
|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 |
| 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