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 |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
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理过程 |
甲 |
乙 |
丙 |
…… |
丁 |
染色体组数 |
2→1→2→1 |
1→2 |
2→4→2 |
2→2 |
|
特点描述 |
性激素作用 |
细胞膜的特点体现 |
遗传信息不变 |
功能趋向专门化 |
A.甲过程中细胞每次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
B.乙过程是细胞膜结构特点的体现,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C.丙过程的子细胞中最多有46个核DNA含有卵原细胞的DNA单链
D.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甲和丙中发生的变异类型相同
如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系中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的Ⅰ区段 |
B.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Ⅱ区段 |
C.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概率较小 |
D.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体的Ⅲ区段上,因患者都是男性 |
用纯种黄色饱满玉米和白色皱缩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饱满73%,黄色皱缩2%,白色饱满2%,白色皱缩23%。对上述两对性状遗传分析正确的是
A.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B.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
C.两对性状中有一对的遗传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
D.若F1测交,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等 |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着丝点分离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假如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一a和B一b)控制,单杂合子植物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子植物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物的茎卷须最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一c的控制,含有C的花粉可育、含c的花粉不可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茎卷须最长的与最短的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个体占1/4 |
B.茎卷须最长的植株自交,子代中没有茎卷须最短的个体 |
C.基因型为Cc的个体自交,子代中cc个体占1/4 |
D.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该植物种群内对应的基因型有27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