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4)图19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图1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国际小行星中心2008年8月24日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亿千米,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材料二
(1)图中所示包括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4分)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③。与两行星比较,”北京奥运星”具有小、小的特点。(8分)
(3)在图中标注行星的公转方向,”北京奥运星”绕日运行轨道的偏心率是0.19,说明八大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上,说明其意义:。(4分)
(4)①行星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分析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4分)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写出①哈尔摈、②海口、③杭州、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并说明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写出D点的日出、日落时刻。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多少?
比较所给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经线,乙:弧,丙:弧,丁: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和。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
(5)甲图中,北京是月日时;丙图中,北京是月日时。(6分)
该表是1967~1997年太阳黑子的平均数量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
1967 |
1969 |
1971 |
1973 |
1975 |
1977 |
1979 |
1981 |
太阳黑子 平均数量 |
93.8 |
105.0 |
66.6 |
38.0 |
15.5 |
27.5 |
155.4 |
140.4 |
年份 |
1983 |
1985 |
1987 |
1989 |
1991 |
1993 |
1995 |
1997 |
太阳黑子 平均数量 |
66.6 |
17.9 |
29.4 |
157.6 |
145.7 |
54.6 |
17.5 |
23.4 |
(1)用上表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坐标,画一幅30年间太阳黑子活动的曲线图。
(2)把你画的图和下面的“磁暴”图进行比较,你能推断出两者有什么关系吗?试加以解释。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
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____,
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的方向分别是:
夏至日:日出________,日落________。
冬至日:日出________,日落________。
二分日:日出________,日落________。
(4)据图可知该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该地太阳视运动如图中③所示时该地的昼长约为________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