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
B.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 |
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
D.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
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 B.岩浆岩和变质岩 | C.沉积岩和变质岩 | D.变质岩和沉积岩 |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 | 人口数量减少 | B. | 城市化率提高 | C. | 土壤质量下降 | D. | 粮食单产提高 |
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 | 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 B. | 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
C. | 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 D. | 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 | 洪涝灾害更少 | B. | 淡水资源更多 | C. | 经济水平更高 | D. | 土地成本更低 |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 | 节约建筑用地 | B. | 缓解交通压力 | C. | 降低建筑耗能 | D. | 扩大用地规模 |
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 Ⅰ、Ⅱ、Ⅲ | B. | Ⅱ、Ⅰ、Ⅲ | C. | Ⅲ、Ⅰ、Ⅱ | D. | Ⅲ、Ⅱ、Ⅰ |
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1-3题。
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 | 东南风 | B. | 西南风 | C. | 东北风 | D. | 西北风 |
2.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 气旋 | B. | 反气旋 | C. | 冷锋 | D. | 暖锋 |
3.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 |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 B. | 为冬至日 |
C. | 日落时区时为18时 | D. | 昼夜等长 |
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 | 降雪量 | B. | 温度 | C. | 光照 | D. | 地形 |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 | 农田 | B. | 林地 | C. | 城区 | D. | 乡村 |
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 |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 B. |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
C. |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 D. | 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