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松藩县川主寺镇的元宝山顶立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而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
|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 |
|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
|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 A.无为而治 | B.存天理,灭人欲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 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
钱乘旦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