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11期,略有改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1)                                  
(2)                                 
(3)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轻描淡写:                                  
(2)纠缠:                                 
围绕句中加点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答: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答: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答: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温馨的瞬间张晓风
一个厨子
①我在餐厅看书,那一年我大三。
②餐厅四周是树,树外是曲折的杜鹃杂生的山径,山径之上交错着纵横的夜星。餐厅的一头是间空屋,堆着几张乒乓球桌,另一头是厨房,那里住着一个新来的厨子。
③我收拾东西时,忽然发现少了一本《古文观止》。我不好意思大叫,只好一个一个地去问,到最后有一个女孩不太确定地说:“我看到厨子捧着一本书,在乒乓球桌那里,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我生着气去找厨子,正好一眼就看到他拿着那本《古文观止》,我一言不发地走过去。
④半句吟咏戛然而止,厨子慌张地站起来,他是一个典型的胖嘟嘟的厨子,脸上堆着油腻的笑容。黯淡的灯光下,一个厨子在读温馨的《古文观止》,浅碧色的丝带停在“陋室铭”上,我真要责备他吗?“是你的书吧?你不在,我就拿来看看,本来只想看一点的,看得太久了吧?”他脸上挂着卑微的歉意,说的是一口难懂的福州腔,“我是看得太久了,我太久没有看了。”
⑤我要生气吗?那些古老、美好、掷地有声的文章,只该放在一个中文系三年级学生的书桌上吗?它不该哺育所有的不知名的山村中的人吗?能看到一张被油垢染黄的脸灯下夜读是怎样美丽,我还能坚持书是我的吗?
⑥“不忙,你要看就多看一下吧!”他再三推开了,没有了书的双手在灯下显得异常空荡,他仍然温和地笑着,那种古老的、寂寞的、安于现实生活的中国人的笑。我忽然了解,从基本精神上看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读书人。
⑦我自此更爱中国书,它们曾被多少善良的中国人的眸光所景仰啊!它们曾在多少低檐的屋角下薰染着耙上的土香啊!它们曾在多少凄寒的夜晚被中国式的平仄抑扬所吟咏啊!中国人因读中国书而深沉了,中国书因被中国人读而优美了。
一条西裤
⑧那年的夏令营真是难忘,尤其刺激的是男生的寝室被小偷光顾了。小偷偷走了一些相机和手表,以及牧师的一条西裤。被偷的大男孩们虽然懊丧,却不免有几分兴奋,这种兴奋也染给了牧师的小女儿,她逢人便高高兴兴地嚷道:“小偷来啦!小偷偷了我爸爸的西装裤啦!”
⑨牧师是一个极淡泊的人,失去一条西裤并不会使他质朴的衣着更见寒酸——正如多一条西裤也不致使他华丽一样。
⑩那天,他悄悄地把他的小女儿叫到面前,严厉地说:“你不要乱讲,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小偷,这两个字多么难听。”“是小偷,是小偷偷去的!”
“不是,不是小偷——是一个人,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条裤子而已。”
⑿我永不能忘记我当时所受的震惊,一个矮小文弱的人,却有着那样光辉而矗然的心灵!盗贼永不能在他的国度里生存——因为借着爱心的馈赠,他已消灭了他们。
一柄伞
⒀微雨的车站上,为了贪看一本心爱的书,我竟腾不出手来撑伞,雨点打在书页上,有如一行行娟秀的眉批和笺注。
⒁忽然,左边的一个女孩带着她的伞靠近来,说:“我们一起打,好吗?”我一时竟木讷地说:“不,不用了,我有伞的,雨不大,我……”
⒂唉,我怎可对一个高贵的女孩如此说话?也许她也和我一样,是一个羞怯而不惯于和陌生人讲话的人,也许她也是鼓了极大的勇气才来和我说话的,而我竟给她那样的回答。
⒃我将脸低下去,不敢看她是否有失望的表情。
⒄□□□□□□
文章写了三个人,请仔细阅读,填写下列内容:
⑴厨子拿走“我”的书看,让“我”、赞美。
⑵牧师,让“我”震惊、钦佩。
⑶女孩,让“我”
第②段“餐厅四周是树,树外是曲折的杜鹃杂生的山径,山径之上交错着纵横的夜星。”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作用是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A.“不是,不是小偷——是一个人,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条裤子而已。”
B.“不是,不是小偷——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条裤子而已。”
根据前两个片断最后一段的写法,为第三个片断续写结尾(80字左右)

阅读叶文玲《寂寞书院冷》(有删改)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中的“深山的清高、游迹的清冷”照应下文哪些句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的题目是“寂寞书院冷”,请结合全文概括“冷”字在文章中有哪几层含义?
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3分)
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3分)
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3分)

阅读《节能背后的隐患》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200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灯,数量众多的含汞节能灯在寿命到期后被当作普通垃圾抛弃处理,带来污染隐患。仅2006年国内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就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达70-80吨。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②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5倍,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倍至6倍。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节能灯灯管中含有重金属汞,一旦灯管破损,汞外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③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是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可能会污染到1000升水。如果按每只节能灯平均污染1000升水来计算的话,中国每年至少有6000亿升水遭到汞污染。而如果汞侵入到土壤里的话,就会污染到植物、农作物。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的水受到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当水资源遭到汞污染后,人类和其它动物饮用后将会产生慢性中毒,医学界称之为水俣病。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会出现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等病症;重者会出现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④汞和汞化合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因其流动性非常强,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⑤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有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而这些节能灯一旦报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下面对“节能背后的隐患”的分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2分) ( )

A.节能灯有发光效率高、节约电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它也对环境和人体造成
危害,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B.人类饮用被汞污染的水后会慢性中毒,常见的症状是肢端麻木、手足协调失常、出现
运动障碍及思觉失调等。
C.重金属汞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大约需要360吨的水才能完全消除1毫克汞渗入
地下带来的污染。
D.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类体内“甲基汞”的含量往往比较高,这些“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会对人体部分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文中采用了数据说明的方法,请举例(画线的句子除外)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请结合文中划线句,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文中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紫藤萝花衰败零落,有什么用意?
文章开篇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一生做好一件事》,回答下面题目。
一生做好一件事
池 莉
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儿,想来真是痴长。
⑵从前,我外婆家的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 在一起,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后来这种私家的园子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 响。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 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发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着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忙了 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儿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的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⑶为此,我特意找了本《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⑷《花经》记叙了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兴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购买田地十余亩,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⑸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养出了人间知己,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好了人生一件事!而把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⑹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可由养花我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经营,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做好一件事,那也就够了。正像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使其名流千古、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玛格丽特·米切尔以《飘》屹立于世界文坛一样,人生不需很多,只要一点点足矣。可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
⑦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绝不长期牵肠挂肚。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2011-11-05来源:《当代文萃》)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人生做好一件事”的“一件事”指怎样的事?从文中举例说明。
前三段文字,作者表达了对种花养花这件事的感情变化,请概括回答。
(1)小时候:
(2)在公寓如愿后:
(3)读了《花经》后:
作者查看《花经》,本意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作者父亲黄岳渊先生的故事,黄岳渊养花有何成就?转述这些故事有什么作用?
(1)黄岳渊养花成就:
(2.)转述的作用:
联系全文,品读文中划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意思?
作者池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但生活中又有好多人是做了好几件好事的。你对“只做一件事”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