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某中学高一同学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甲同学说:“我的手机必须与众不同,管它是否被人认同,管它有没有摄像头,我中意我喜欢就行。”乙同学说:“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丙同学说:“现在提倡‘科学消费’,所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材料二:如今都市里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着稳定且较高收入的工作,可因为生活无计划,消费赶时尚,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不得不做起“月光公子”“月光公主”。
(1)请结合材料一指出上述三位同学各属于什么消费心理。(9分)
(2)面对当前的国情和实际,做理性的消费者,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你如何理解李总理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的说法。
材料二 《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还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

材料一 中国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当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一个制造国、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进口国,中国通过和世界的合作交流,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同发达国家、主要同亚太发达经济体这样的合作比较多。我们要发挥当代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发展还要更加平衡、更加的全面,我们还要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西部的国家合作。中国赢、周边赢,东部赢、西部赢,中国要发挥核心的作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当年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如今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已经变成了火车的汽笛,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这条路也必将再次见证大国新的崛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 ,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该作者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这本书创作的过程及意义。
材料三 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经济合作的深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收益,更决定于政治关系,中国在整个中亚的政治社会影响力较美俄而言,依然有较大差距。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我们对中亚各国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尚跟不上经济合作的步伐,我们的战略规划设计滞后于经济实践,我们对中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及文化政策还缺乏统筹,各部门、机构及公司开展的经济外交或经济活动还缺乏互相协调。而中亚各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制度尚欠完善,社会各类思潮涌动,政治改革压力巨大。
(3)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的三条原则。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宣判。北京朝阳法院以秦志晖犯诽谤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以秦志晖犯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秦志晖无视国法,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且系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其行为已构成诽谤罪;秦志晖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产生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予以惩处并实行数罪并罚。法院认为,鉴于秦志晖归案后能如实供述所犯罪行,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故对其所犯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均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我们公民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在一片“严打”声中,“地沟油”如何能一路“闯关”,流向了餐桌。原因有二:一是源头没卡死。据调查,在不少城市,餐厨垃圾没有专门的部门回收。说实话,对大型餐饮单位而言,集中回收尚可实现。但对为数众多的小饭店、小餐厅和小食堂而言,集中回收费用高、难度大,实施较为困难,这是造成“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主要原因。二是执法不到位。按照有关职责分工,食品采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由质监、工商、食品与药品监督及卫生等部门分段监管。在对“地沟油”“地下产业链”的查处上,相关部门缺乏积极作为,甚至不作为。反过来说,如果有一个部门能及时发现、彻底查处,“地沟油”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变身上桌”。所以,监管不尽责不到位是“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关键原因。
请分别运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知识给如何整治地沟油提两条方法论的建议。

材料一 消费、投资和出口一直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注: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在正常情况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在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贡献率(%)=某因素增量/总增量×100%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释放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当前扩大消费的重点仍是住房和汽车。扩大住房消费必须从增加供给入手,而不能限制购房需求。抑制城镇住房价格上涨,应当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只有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才能找到抑制房价、扩大住房消费的良方,同时也能有效拉动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处理好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就能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运用所学的消费知识,回答如何释放有效需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