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明清进步思想 |
<<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 “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①孟子②董仲舒③孙中山④卢梭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