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 (如上图,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上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 ,乙______ 。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3)若MN为晨线,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则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各点位于世界两大山系的有________ _ 。(2分)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问题。(7分)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1)(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亚洲部局部图,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回答下列问题。(每小格1分,共9分)
(1)自然带:①为 , ②为,A为 ,B为 ,C为 。
(2)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分异规律,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 纬度和 纬度表现比较明显。
(10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该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10分)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甲1993~2010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乙 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D.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 |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2分)。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
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2分)
(2)上图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常发季节是。(2分)
(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双向选择填空)。(2分)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4)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
(选择填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双向选择填空)。(4分)
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