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Y 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的Z与W组成的化合物以得到单质W |
B.Y、Z、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
C.X与Y、X与Z都可以形成18电子的化合物 |
D.X、Y、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有共价键 |
下列参数比较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参数 |
比较 |
解释 |
A |
还原性 |
Br->Cl-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
B |
半径 |
Na+<Mg2+<Al3+ |
同一周期粒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
C |
酸性 |
H2SO3>H2CO3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
D |
沸点 |
HF<HCl<HI |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密度:K<Na<Rb
③第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HCl的形成过程: +
→
⑤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⑥结合质子的能力:S2->Cl-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A.①②④⑤ B.③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⑦
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 |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
C.向含有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采集器中获得粉尘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溶解,得到可溶性成分的浸取液。在探究该浸取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取浸取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含有Cl- |
B.取浸取液少许,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可能含有NO3- |
C.取浸取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含SO42- |
D.用洁净的铂丝棒蘸取浸取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焰色呈黄色,则一定含有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