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知识后,要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以水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 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② 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6O2 + X,则X的化学式为 。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防止水被污染。会造成水体污染的做法有: (任举1例)。
在化学世界中,呆板的的阿拉伯数字变得鲜活起来,请把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Fe2+ (2)NO2 (3)2NO(4)
O
(1),(2) ;
(3),(4)。
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
⑴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填“口”或“中”),现象是。
⑵准确的量取8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⑶对着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有出现(填现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⑵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
(4分)请将下列错误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 A.腐蚀标签 | B.引起火灾 | C.滤液浑浊 | D.瓶底炸裂 |
⑴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填选项字母,下同);
⑵过滤操作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⑶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
⑷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未向着手心。
通过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⑴甲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实验是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丙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平底烧瓶中放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体现了木炭具有性。
⑷方法感悟:甲实验是通过电解水后,验证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来得出水的组成,其依据是;乙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而不生成气体,从而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实验和丙实验中都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其本质区别是.